2013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首次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2014年,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上任时提出:“印尼民族的未来在于海洋”。带着共同的愿景,中印尼两国的双边合作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不断深化。
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还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10年的时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为中印尼双方带来的是投资与合作,也是发展与机遇。
实现90%以上的人力资源本土化
在引入印尼优势产业链方面,具体有哪些方面能够促使中国印尼两国的产业链优势互补?
印尼是世界上红土镍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依托丰富的上游资源优势,携手国际、国内合作伙伴,打造“镍钴矿产资源开采-湿法冶炼-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应用”新能源全产业链。
目前,园区在建的湿法项目即将投产,后续还将会积极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产品产业。
我们了解到,此前虽然印尼红土镍矿储量和产量丰富,但多重因素制约了当地镍矿加工业发展。针对基础设施薄弱、工艺落后、人才不足等问题,怎样应对?
针对矿山就地建厂面临的基础设施薄弱这一点,我们的办法就是建设配套设施齐全的园区。比如独立的电网系统。此外,目前园区海陆空交通条件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同时,园区采用的也是世界先进的冶炼工艺。
在人才需求上,园区在2019年就已经利用技能培训中心广泛培养挖机、装载机、后八轮、电焊切割的人才。此外,通过师带徒、传帮带等项目,积极进行中、印尼之间的技能技术转移。
支持清洁能源发展
在印尼这样的热带群岛国家建设园区,纬达贝工业园是如何在发展产业和保护周边生态环境之间寻找平衡点?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其实高度重视绿色环保。通过工艺创新、矿山就地建厂、打造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方式去践行青山人对生态环境的承诺。
在你看来,助力印尼实现碳减排目标和绿色发展,中企应承担起怎样的作用?
绿色技术创新和技术经验输出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我想我们可以先从自身做起,不断推动工艺创新,同时在技术和经验上向当地转移,并且有意识地支持或发展可持续、可靠的替代能源或清洁能源。
中印尼合作能够带来哪些切实的影响?
目前,产业园带动了中国、印尼、法国、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企业的合作,成就了企业之间的互补、共享、循环良性经济圈。